China Law Society Cyber and Information Law Society
时间:2020-11-07 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沈天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9月9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9月9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9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典型案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相关情况。2016年6月、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积累了很多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今天,我们邀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人才中心以及省、市、社区卫生健康系统的代表,从不同层面介绍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典型案例的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在发布台就坐的嘉宾,他们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俊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李建中,宁夏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飞,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新颖。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首先,请毛群安司长向大家介绍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 毛群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卫生健康事业特别是对信息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根据安排,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相关的情况。
当前,全球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行业高度重视推动医疗卫生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入发展,探索积累了不少丰富实践经验和成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及时总结全国范围内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经验,鼓励行业创新,推动工作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征集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根据《通知》安排,规划司会同有关单位认真制定了典型案例评选工作方案,在各省级卫生健康委等单位的组织推荐下,近期我们遴选了100个典型案例。下一步,我们将会采取多种方式,对这些案例进行宣传推广。
此次评选出来的典型案例分为:信息平台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医院信息智慧服务、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健康扶贫信息化支撑、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化战“疫”等八个类别,包含了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两个维度,覆盖了大部分的省份和有关的委属管单位,应该说这次案例的推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
为了启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我们今天利用发布会的形式,特别请来了四位分别代表委属管单位,省级和地市级的卫生健康委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他们分别将“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化应用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有关经验和做法。
以上就是我的简要通报。谢谢大家。
胡强强:
谢谢毛司长。下面请张俊华主任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华人华侨互联网咨询平台建设应用的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张俊华: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持续蔓延,海外中国公民和华人华侨特别是广大留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终是我国政府和国内亲人的牵挂。为了向海外的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留学生提供权威、规范、科学的互联网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广大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及时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措施、检验检测、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提升他们自身的防护能力,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今年3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依托“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网站,承担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华人华侨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任务。今年4月7日,平台开通上线,在国家卫健委官网和我驻外使领馆网站予以公布,目前平台汇集了国内26家知名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方,为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留学人员提供免费的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
今年4月30日,平台与教育部国际司、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辟了留学抗疫专栏,为广大留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平台自4月7日上线以来,规范平稳运行,各项服务有序开展。截止今天,平台累计访问量达到了1.5亿人次,直接提供咨询服务的人次数超过了600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华人华侨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为全球疫情科学防控、坚定海外华人华侨战胜疫情的信心贡献了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胡强强:
谢谢张主任。下面请李建中二级巡视员介绍广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的有关情况。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李建中: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近年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医疗健康”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卫生健康服务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一码通用、一网联通、一键诊疗、一站会诊、一体服务”等“五个一”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要求对标一流、打造标杆。分管省领导具体抓,统筹推进,高位推动。省卫生健康委把“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行动列入每年的重点工作重点推进,狠抓落实。
二是政策驱动。我省先后出台了《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建设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行动方案》,以及《健康广东·智慧健康行动》等政策性文件,强力的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
三是整体联动。“五个一”的行动“五位一体”同步来推进,建设电子健康码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健康”一网联通“,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建设远程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服务“。
四是项目撬动。省财政加大投入,投入了9亿多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医疗平台、AI医生进乡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等项目的建设,为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的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是示范带动。广东、深圳先行形成了头雁,佛山珠海等其他珠三角地区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我们全省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整体提高全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水平。
今年的8月,全省6409万居民建立电子健康码,居民可凭电子健康码享受全省1420家的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就诊检查、检验、取药、支付等一码通用的服务。全省87%的公立二级以上医院基本上实现了预约挂钩、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一键诊疗服务,大大缩短了患者看病就医的时间。居民可在1146个乡镇卫生院、2377个村卫生站和57家县域医院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有效的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省113家医院建成了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服务。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让老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不断地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便捷化水平,增强群众卫生健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建设健康广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胡强强:
谢谢李建中巡视员。下面,请马晓飞主任介绍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有关情况。
宁夏银川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马晓飞: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借力宁夏建设国家级“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的优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套低成本、可复制的“互联网+医疗健康”银川模式,提升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搭建了一个平台。我们把银川市各医疗机构的各个应用服务平台,整合为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协同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了健康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这个平台也是作为各项互联网医疗行为的载体。
第二,创新了一套机制。银川市从2016年开始,先后出台了19项互联网医疗地方性政策,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在这个基础上,由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针对每个项目建立了相应的机制,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保障互联网医疗各个项目顺利推进。
第三,建设了七个应用体系,从多个方面给老百姓提供服务。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由市院牵头,在银川市全市范围内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各项应用。一是便民服务。开发了银川健康广场微信小程序,特点就是把全市医疗机构的资源统筹起来,把银川市做为一家大医院来管,统筹全市号源信息、床位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药店信息。在这个平台上,老百姓绝大多数的健康需求都可以得到有效服务。比如群众在银川市看了病以后,处方有一个二维码,扫码以后手机上就会出现全市价格最低的药店在哪儿,离你最近的在哪儿,或者你可以选择第三方进行配送,通过这个便民措施,切实提高了老百姓的就医感受。二是发展远程诊断服务。在银川市分层级建设了各类远程诊断中心,特点是通过人员云化、平台虚拟化、机制市场化的原则,在银川市辖区已经实现了时间上、地域上和服务内容上“三个”覆盖,推进了在区域内诊断标准化和同质化。三是发展线上门诊服务。建立了全市三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服务体系。通过全国专家会诊中心实现了疑难病不出省,通过银川远程专家门诊实现了大病不出县,通过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实现了常见病留基层。四是健康管理服务。我们以一个平台、一套设备、一个团队、一个机制的模式,建设了多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慢病管理服务体系,全面开展慢病管理和医养结合相关工作。五是药事服务,建设药品流通服务云平台、处方审核流转中心、精准药学服务中心等项目,提供全流程的药事服务。六是在科研教育方面,成立了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研究中心,我们组织了全国各个互联网医院的100多名工程师,与银川市的各个单位的人员共同开展一些模式的创新,开展一些应用的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同时,我们还成立了5G+医疗实验室,互联网+各个专科中心,以及医生继续教育平台、患者教育平台,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互联网+科教体系。七是医疗监管质控服务。建设了互联网+医疗综合监管平台,我们把医疗、医保、医药这几个方面的监管整合到一块,成立了一个综合的监管服务平台。
总的来说,市院近几年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创新一套模式,建立一套机制,建设七大应用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向纵深发展,为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谢谢。
胡强强:
谢谢马晓飞主任。下面请基层社区的刘新颖主任介绍智慧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平台的有关情况。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新颖: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代表参加今天的发布会,因为我们是距离百姓最近的医疗机构,也是把国家互联网+便民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百姓生活当中的一个神经末梢。我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智慧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平台建设的有关情况。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0年起成为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首批试点单位,在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建立连续固定的服务关系基础上,逐步打造了全科医学规范化诊疗流程。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方面的推进以及技术方面的深度融合,我们通过互联网+社区健康服务领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出“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将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应用于居民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智慧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平台。
家庭医生通过这个平台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化的诊疗和便捷的转诊服务,还可以实施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等精细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任务:一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嵌入了医生工作站,助力医生疾病早期的识别和鉴别诊断。二是建立智能化的慢性病管理平台,形成了以数据链条为支撑的全程慢性病管理。三是以云技术创新医联体协作,构建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协同为居民服务的连续性健康管理闭环。四是通过移动终端应用与院内的信息系统对接融合,将我们机构内的健康服务信息延伸到了居民家中。五是通过人工智能语音回访平台使医患沟通以及数据的分析利用更加精准和高效,互联网+健康服务在为医务人员赋能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签约居民的获得感,进而对我们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产生了更好的黏性。去年,我们中心的门诊已经达到了48.1万人次,实现了方庄社区签约居民70%首诊在社区,慢性病控制率也在逐年的提高。目前我们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17482人,其中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达到了73.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到了67.1%,中心也已经顺利实现了从”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健康维护为中心“的转变。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曾在2018年发布文件,把我们中心打造的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在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广,丰台区更是率先将模式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凝练,打造出“丰台智慧家医”品牌。目前家庭医生签约管理信息平台已经在丰台区以及北京市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也完成了国家卫健委的委托项目,开展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标准化研究,发布了两期《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为其他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服务以及建设一套既能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又能达到和国家信息化平台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谢谢大家。
胡强强:
谢谢刘主任。以上是今天向大家通报的主要内容,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的发布会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单位。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毛司长。”互联网+医疗健康“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抗”疫“期间也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此次典型案例里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请问”互联网+医疗健康“在支撑疫情防控方面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这种新业态的应用前景如何?谢谢。
毛群安:
“互联网+医疗健康”具有突破时空的便捷特点,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减少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委会同相关部门挖掘运用互联网技术“远程、高效、智能、便捷”的独特优势,出台有关加强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的文件,鼓励各地各单位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从典型案例有关情况看,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远离“线下接触”,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品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承接并分流了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降低了线下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比如天津在全市开展互联网医院线上义诊行动,鼓励全市医师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提供不限次、全免费健康问诊咨询服务,相关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扩大了医疗资源供给。疫情期间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更多的医生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在网上开辟“第二战场”,突破了医疗服务供给瓶颈,有力支援了湖北主战场。比如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联合荆州市建设互联网医院,广东15家医疗机构、1300多名医生自愿参加,上线18天总访问量就突破10万人次,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三是赋能“提质增效”,强化了基层服务能力。对口支援省份运用远程医疗,帮助基层医院处理疑难杂症。通过远程教育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和个人防护能力。人工智能应用于新冠肺炎CT读片,提升了一线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疫情防控需要也撬动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效率,加速了粗放式向内涵式的转型发展。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着眼长远,在总结信息化支撑疫情防控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深化应用,着力深化便民惠民服务,提高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满意度。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近些年来,“互联网+”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远程医疗、影像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基层卫生的技术力量还是相对比较薄弱,请问互联网和基层卫生的融合会对基层卫生的比如基层的医生和医疗机构带来哪些“红利”,能否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刘新颖: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基层医务人员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工作任务繁重,而人力资源不足、服务效率低下、规范性不强仍然是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基层服务对象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主,常常是多种疾病共存,这就要求基层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较为综合的医疗处置能力、还应具备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和精准转诊的能力。
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首先通过规范数据接口打破信息壁垒。医生在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协助下可以更加快速鉴别急危重症及跨专科疾病,降低漏诊、误诊风险。还可以随时查看规范检查和合理用药建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为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指导。这些功能也可以让医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接受培养和训练。
智能化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则可以帮助医生依据指南对慢性病患者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时预警功能提醒医务人员及时关注重点患者;移动终端应用使医务人员很方便地实现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双向转诊云平台更是让全科医生有了“坚实的后盾”和“强大的同盟”,通过平台不仅可以为患者转诊或预约检验检查,还可以调阅在医联体医院的住院记录并为患者制订出院后居家健康管理计划,建立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协同为居民服务的路径。
互联网和基层卫生的融合可以极大地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规范性和工作效率,仅以慢病管理为例,互联网的应用可以使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时间由年平均61分钟降为22分钟,方庄共17472名慢性病患者,全年可节约人力成本4.57人,相当于财政资金118万元。
在提质增效的同时,电脑中的“沉睡”的健康档案信息也得到盘活,真正为患者所用。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必将助力基层医疗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里“大有作为”。谢谢。
总台央视网记者:
今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也是经济特区40周年,广东一直在先行先试。请问在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方面,尤其是在此次疫情防控当中,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李建中:
谢谢。广东在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广东大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全力支撑疫情的防控,主要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分流就诊的患者。我们全省一共有80多家互联网医院,大力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同时也开办了网上的发热门诊,开展了新冠肺炎咨询和心理咨询等等服务。我们做了一些统计,到今年8月份,全省互联网医院网上问诊已经达到58.4万人次,网上发热门诊咨询5.1万人次,新冠肺炎咨询11.9万人次。从数字来看,在分流就诊的患者效果比较明显的,有效的减轻了实体医院的就诊诊疗的压力。
第二,减少院内感染、院内传播。通过互联网医院分流的一些病人,减少在医院里的聚集。通过网上的诊疗,特别是网上发热门诊的支撑,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三,消除群众的恐慌。通过网上咨询诊疗,我们大力普及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同时也满足部分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因为有些群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是担心再去医院感染的话怎么办,所以通过网上发热门诊咨询、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这样满足他的诊疗需求、消除他的恐慌。
第四,提升防治能力。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我们一方面开展了远程会诊,通过远程会诊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我们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刚才毛司长也讲了,广东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在荆州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我们建立了9个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了荆州医疗救治远程会诊全覆盖,利用远程医疗平台我们粤荆两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在救治方面进行会商,协同救治荆州的病人。我们广东医疗队去了荆州之后,通过远程会诊,特别是专家现场的指导和远程会诊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互联网+医疗健康在提升防治能力方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也提升了自己的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运用平台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院感和诊疗方案等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疫情期间部分国家和地区情况很严重,我们始终关心着海外华人华侨的安危,请张俊华主任您再详细介绍一下刚刚提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海外华人华侨互联网咨询服务平台,它的具体服务内容是什么,以及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谢谢。
张俊华:
我们这个平台服务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向海外的华人华侨和我驻外的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留学生推荐防控指南、诊疗指南以及个人防护指南和有效防控措施。二是由专家向海外华人华侨回答他们关注的问题。这些专家包括公共卫生、感染防控、呼吸、重症以及心理和中医方面的专家。因为在疫情当中,大家都非常担心被传染的问题,所以心理方面的咨询也是比较多的。三是在3月底至6月,这段时间有些留学人员、华人华侨关心回不回国的问题,这方面他们想了解一些政策,包括如何进行隔离等一些技术问题,他们很关注。所以我们这个平台提供了一些政策和技术文本的解读。四是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科普的宣传,对传染病防控、身体健康、心理方面的疏导等科普问题。
我们这个平台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研究分析,留学人员最关注的问题,在非洲地区有蚊子叮咬,会不会传染新冠肺炎?有的留学人员问,我们又要完成学业,正在写论文,心理压力大,又想回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当时请了钟南山院士回答,他告诉留学生,在困难的时候,正是磨炼意志、促进年轻人尽快成熟起来的时候,他勉励留学生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方面还要完成学业。因为钟南山院士年轻的时候,也有留学的经历,他用切身的经历安抚了留学人员。还有华人华侨关心的问题是中医中药在这一次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当中发挥的作用怎么样?我们也请了这方面的专家,一一给予答复。这个平台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对疏解心理压力、稳定华人华侨情绪,对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当前,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高度重视信息化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请问毛司长,关于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下一步有什么考虑和规划?谢谢。
毛群安:
确实,正像我刚才介绍的,通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基础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在便民惠民方面的效果也日益显现。但是,与此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短板和不足。在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共享应用,包括网络安全等方面还有不少的难点,需要我们研究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平战结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坚持“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强化“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感知、一体化采集、一体化指挥、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保障和一体化安全”,抓紧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以打通医疗和公共卫生,强化分析应用为重点,不贪大求全,要做一件成一件,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我们的初步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信息化的统筹管理。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与技术融合,按照关于政务信息整合共享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力度。二是强化全民健康信息的一体化建设。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推动国家级和省级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预警一体化平台建设,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不断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抓手,推进智慧医疗和智慧医院的建设,实现面向患者、医院和管理机构的全流程的业务闭环,智能、可控。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驱动为创新,加快推进卫生健康行业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最近,大家都知道国家在强调新基建,实际就是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像过去我们各个地方或者各个医疗机构都是在自建自己的信息系统。下一步随着国家新基建的推进,将来享受这些计算信息服务,就像我们现在用水、用电、用煤、用气一样,不用各家自己来做,而是要把我们的需求和国家整个新基建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是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我们鼓励地方探索以“可用不可见”等形式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积极稳妥的推进数据开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科研上的应用,以便民惠民需求为导向,推动个人诊疗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向本人开放。加强和第三方社会力量的合作,发挥其在理念、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前期已经探索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大家有时候会担心,我们个人的医疗健康数据,在发挥它的大数据价值应用方面,能不能实现个人隐私的保护,实际上现在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法律法规方面,都在不断地完善。
四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按照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思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的要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建立完善全民健康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制度,加强供应链的管理,确保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在网络安全方面一是人防,加强管理,对接触敏感信息的人员、机构进行管理;二是技防,利用新的安全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刚才马晓飞主任介绍了银川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探索出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的银川模式。请问银川为什么能吸引诸多互联网企业入驻,他们又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
马晓飞:
互联网企业是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银川模式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坚持和互联网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发展。到现在银川市已经引进80家互联网企业,其中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达到52家。银川市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企业?我们提出打造“五个高地”:第一个是政策高地。银川市从2016年到现在已经出台19项相关配套政策,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第二个是打造创新高地。线上线下怎么融合,公立医院跟平台公司怎么合作,通过哪些模式能让老百姓受益,这几年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第三个是打造应用高地。银川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全部参与到互联网各项的应用场景之中,在银川市形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体系。互联网企业的任何应用在银川市非常容易落地。第四个是打造产业高地。银川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扶持政策。目前,已经建成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园,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聚集区。第五个是打造服务高地。银川市卫健委专门成立“互联网+医疗健康“办公室,我们有一个团队,专门为这些企业提供注册、审批、对接、落地全流程的服务。同时,我们成立了银川市互联网医疗行业协会、互联网医院医药伦理委员会和互联网医院医患纠纷调解中心,服务和助推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
互联网企业给银川市带来了什么呢?一方面是带来了国内的优质医疗资源,尤其是把北上广优质的专家资源输送到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西部地区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推进了医疗服务的精准化。另一方面,带来新的就医模式,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进一步整合在一起,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解决一些传统上西部地区的就医难题,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所以说很有成效。谢谢提问。
胡强强:
谢谢马晓飞主任,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媒体朋友以及所有工作人员。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原文链接:http://www.gov.cn/xinwen/2020-09/09/content_5542028.htm
微信公众号: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微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邮箱:cyberlawsociety@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