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Law Society Cyber and Information Law Society
时间:2018-04-21 来源:秘书处 责任编辑:李炎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梁志峰
尊敬的陈冀平书记,尊敬的张文显副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迎来了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换届大会暨2017年年会,这是网络与信息法学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件大事,对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推动网络与信息法治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工信部政策法规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繁荣我国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广泛和深度参与了国家立法、普法等依法治国的实践活动,成为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为我国网络与信息法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征程,也为我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要加强互联网内容的建设,建设网络中国治理体系。这要求坚持以良法善治为基本,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建设与网络强国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与信息法治研究与实践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的主管部门,承担着网络与信息化的相关管理职责,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网络与信息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我们将责无旁贷地和相关部委共同努力,加快推进这一进程。也希望包括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在内的各个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学术团队的深度参与和鼎力支持。
在网络与信息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新阶段,研究会如何加强网络与信息法治建设,在此我谈三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是加强立法研究,应对技术创新发展对法治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网络信息技术正处于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期。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向高速化、泛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数字经济全方位塑造全球经济新图景、新格局。互联网创新驱动的社会发展与变革日益深远,智慧社会渐行渐近。网络威胁与传统威胁交织影响国家整体安全,网络空间日益成为赢得国家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这些迫切需要我们主动适应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加强立法研究。在研究思路上,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提升和保障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核心优势为目标,以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确保安全为原则,在破除阻碍创新发展、抢占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制高点上下功夫;在满足人民群众数字生活需要、维护人民群众数字权益上下功夫;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增强全球网络治理话语权上下功夫。在研究内容上,要针对网络与信息立法的空白领域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电信法、电子商务法、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基础性专门性立法的研究,加强数据确权、采集、处理、传输、交易、应用等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加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法律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力争取得新成果和新突破。在研究方法上,要加强基础法律问题研讨,探本溯源;要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博采众长;要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网络与信息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好建议、好方案。
二是加强深度合作,加快推动网络与信息立法进程。网络与信息技术和业务发展变化快,实践性极强,相关立法面临的情况动态变化,问题复杂,矛盾交织,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各方面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一方面,企业是新兴技术的研发者、推广者和新型业务的探索者、经营者,研究机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克服研究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可靠性,更准确地反映产业的立法需求。另一方面,政府是政策法律的制定者、实施者,学者加强与行业产业主管部门、立法执法司法部门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行业产业主管部门、立法执法司法部门等实务界吸收和参考学者的研究成果,促进学者对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理解和研究,打通研究成果与制度转化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实现新时代网络与信息法治建设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法治人才队伍支撑,也就是既要懂法律,又要懂相关的技术。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人才荟萃,力量深厚,是凝聚和培养网络与信息化人才的高端平台,建议研究会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加强力量整合和资源共享,一方面完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端法治人才;另一方面团结好人才,服务好人才,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在立法支撑、法律服务、法律咨询、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网络与信息法治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微信公众号: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微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邮箱:cyberlawsociety@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